第七百二十二章 拔突营 (第1/2页)
兴安岭东,马鬃山口,元帅中军驻地。
帅帐内,刘承宗正在桌案旁认真看着一份松漠府城防工事的设计图。
元帅府的制图师薛和尚,顶着黑眼圈侍立一旁,面容疲惫,神情却很兴奋。
城池规划,历来都是县太爷那样的人物,才能胜任的工作,却没想到在这松漠府,让他个小小的画匠把事做了!
刘承宗看着草图,抬眼瞧了薛和尚一眼,夸赞道:“好心思,好手艺!”
草图上是一座四角棱堡的简易设计图。
得益于薛和尚常制舆地图,这座城堡设计图的比例也非常精细。
根据炭笔涂抹留下的印记,刘承宗看出了薛和尚是怎么绘图的,简单且巧妙。
张献忠正在督造的松漠府城是座四方城,四面城墙的面宽都是三百步,薛和尚将四面城角、四面城墙相连,于四方城内画了米字,并把这四条线向外延长。
继而将延长线的顶点与相邻两处城角相连,就画出了四角棱堡的主要轮廓。
听了刘承宗的夸赞,薛和尚高兴地恭惟道:“还是大帅教的好,大帅不是说了,锐角敌台,就是堆防御工事,让墙上枪炮没了死角,三面射击,不叫敌军穴地掘城、薄城蚁附。”
“那枪线、炮线,都是直的,小人便只用尺绘,只做直线,将各处连在一起,再将多余处削去便是。”
说着,薛和尚指着图示意道:“依帅爷心思,四座敌台边沿相距皆为一百五十步,在我抬枪重铳、狮子炮散子射程。”
“同时敌台侧面,到相邻敌台锐角之下则为四百步,又同样在佛朗机大将军炮的杀伤范围内,至于更远的敌人,则可以千斤炮与我军所缴后金重炮施放。”
刘承宗不断颔首,心里很高兴。
倒不是说薛和尚这图制得完美无缺,在他看来,还有许多能改进的地方。
而是薛和尚本身是一个有制图技术的专家,只是没有筑城、设计城砦的经验。
经过一夜思量,交出这幅图来,显然在设计锐角敌台的思路上已经登堂,入室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这对刘承宗来说比这幅简易草图更为重要,这意味着他将亲手培养出一个设计军事要塞的专家。
同时,他自己本来也只是看了徐光启的几本书,仅知道锐角敌台城堡的外形,但并不清楚每个关窍是如何设计出来的。
如今薛和尚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全放在图上,对刘狮子而言,便一目了然。
也让他自己对这项设计有更多的理解。
“非常好!”
刘狮子先是鼓励一句,随后才指着图上的棱角,道:“不过这图还有能改的地方,敌台侧面,你这条线是从相邻城角画过来的,那内侧靠近城墙的地方,就有枪炮打不到相邻棱角的外侧,被挡住了。”
他指的是城门左右,两个相对的敌台侧翼。
而需要改动的,则是敌台锐角的两个边。
薛和尚举一反三,刘承宗的问题该提出来,他便点头称是,道:“大帅说的是,那这锐角外沿,应该从边沿与城墙处延伸出来,那便没有死角了。”
“不错!”
刘狮子随后又指出几处,诸如锐角边缘不能削平,要像箭簇一样伸出两翼,就能更好地保护边缘内侧炮位之类的纰漏。
随后又喊来薛和尚手下的几个学徒,将改进后的设计图绘了几份,誊到松漠府的地形图上,依照山势,在东墙头设了吊桥,于东墙五十步外的山头增设三角堡一座,西墙外也同样增设一座三角堡。
两座三角堡与主城之间设计深且广的壕沟。
同时四面城墙,只开西门一处,连结西门外的三角堡,并于三角堡外设计道路,绕过壕沟,蜿蜒环绕于城堡南侧,一直通向东边,在东侧的三角堡处拐弯下山。
他们这座山,其实就是以前松漠府城的城基。
以前的城墙为了防止敌军攀爬,都修得高,但越高的城墙越容易被投石车、射石炮命中,而且越容易坍塌,所以到了明代城墙就相对低矮了。
而对于松漠府,建在原址的高台上,本身就有一定高度,不过胜在新城在规划上比旧城小了不少,高台边缘可以修成防炮坡,尽量减少远处火炮直射的命中率。
同时这也让刘承宗对修棱堡有更多感悟。
他意识到,这种城堡,要想防御能力最大化,其实不该筑出来,而应该选高地矮山,掏出且宽且深的护城壕,把城堡掏出来。
大型地窝子。
这个年代,所有城池被攻陷,最后还是要攀城,锐角敌台得到充足火力,就能在弹药水粮用尽前,尽量避免敌军攀城,那它怕的就是火炮直射。
说到底还是城垛,城垛的炮位不能被敌军火炮摧毁。
那么要想修得保护炮位,第一要避免被命中,第二城垛要厚。
所以直接从地下掏壕沟,城墙炮位在侧面看,只比地面高一点,宽大壕沟之外则是防炮土坡,使敌军火炮不能直射,只能抛射,则能最大限度上避免被命中。
刘承宗只能将这些技巧记录下来,松漠府城是享受不到了,那地方本身就是个狭窄河谷,在那种地形掏城池出来,都不用别人攻打,地下水就先把城淹了。
因此在松漠,只能从城池防御的技巧上想办法,就比如城外的台阶忽高忽低,给攻城军队制造困难。
城墙在内侧马道比外侧炮位高两三块砖,中间设置一丈长的小坡,利用重力使射击后座火炮的更快复位。
不过即便不能用上所有手段,只要松漠府的锐角敌台能够建成,配置足够的枪炮,依然是一座拥有极高防御能力的城池。
当然了,对刘承宗来说,很多东西是守恒的。
这座城堡建好了,防御能力优秀,但要建好所需工程量巨大,远超建设一座规模更大的传统城池。
而且其中配属的兵力、火炮,储备的弹药,都非常巨大。
因为这种锐角敌台必须要枪炮配合,这也是刘承宗早年间在康宁不修棱堡的原因。
四座敌台、四面城墙,要发挥其火力优势,每面至少要部署狮子炮、大将军、千斤炮与红夷重炮各四位,单是千斤炮和红夷炮就得有六十四位。
六十四门重炮,啥概念?
高应登的第一野战旅才配属二十六位千斤野炮。
刘承宗身边汉唐元明四个营,再加两个野战旅,才差不多能凑到这个数。
更别说守城的重炮了,只有从后金那缴的那九门。
如此一来不论敌军偏攻哪面,进入三里之内,都会暴露在十六门野炮重炮的射界当中。
在一座扼守险要的河谷,陈布如此多的火炮,别说修的是座棱堡,哪怕是一道普通关卡,也能让一营军队抗拒万军。
在松漠府那个位置,这种射程,覆盖了整个河谷,就连河对岸都在炮击范围内。
火炮对元帅府还是好解决的。
刘狮子在凉州,曾临阵铸炮,用铁模铸出过一位重五千七百斤、打放二十斤铁弹的怪物。
那门炮在设计、材料、技术和质量上,都属于超级残次品,重量是千斤野炮的四倍还多,但在性价比上,对军队战斗力提升非常有限,仅在庄浪河口用过一次,就放进凉州城的库府吃灰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