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5章 检举信 (第2/2页)
中场时,村长,甚给安排了很传统的上礼环节。
所谓上礼,就和后来网络直播打赏一样。
台下观众觉得戏台上演员唱的好,直接现金打赏的。
几角钱不嫌少,百元钞票不嫌多的。
原来做青衣打扮的三师姐,也在这时展示自己的戏曲武打功底,除了翻筋斗,还演练了几套戏曲花枪。
结合原身记忆,还有这小两个月的下乡演出实践。
突然想到一件事,地方戏曲演员的角色是按生、旦、净、丑四大分类的。
当然,四大之下有细分。
原身母亲收的三个徒弟,刚三师姐表现,其基础功力,属于刀马旦的类型。
当然现在能唱青衣、或闺门旦了。
而记忆中的大师姐,按后面说法长着一副国泰民安的脸,原身母亲最早收她为徒,作为大师姐,很稳重的,按地方戏曲分类是按正旦培养的。
记忆中,曲调也确实大师姐唱的最好,也因此特聘现在在县戏曲中专教书,带学生了。
最漂亮的二师姐,按地方戏曲分类,应该是按小花旦培养的。
只随着年龄增长,那张脸,为了安全,没有下乡去一线演出,留在城里在文化馆得了个编制,带带孩子、教点戏曲基础什么。
记忆中,大师姐嫁了一个老师,人很老实,日子倒是安稳了。
三师姐后嫁给一同学艺的同行,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的经营着小剧团。
而二师姐也是三个师姐中嫁的最好一个,一个对她很专一的县里二代。
真能继承原身母亲授徒想法的,也就是三师姐,刀马旦的培养,给了她独当一面的气质,二十出头就能带队出去去一线演出了。
当然了,培养归培养,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按规划走,各自都有自己的机遇。
咦,那说到原身,记忆中,原身母亲最早该是按正统小生培养的,可惜慢慢长残了?
想按武生培养,又吃不得苦,想按净角大花脸培养,嗓子有倒仓了,好一点,按丑角的小花脸培养…。
唉,不要是原身母亲的亲儿子,早就被踢出这行了。
有点理解某些星二代的感觉了,虽然地方戏曲这行说不太上。
拆戏台,返程!
一路上有说有笑,除了知道自己的表现,得到很多村民喜爱,再有就是这两个月的辛苦,在经济上会有一个报答。
这行,只有开唱、才是正经营生。
到了县里,和二师姐他们约好,明天去团里开“总结会”,谢玉就下车了。
不过,没有直接向原身家的方向走去。
而是拿着两封内容一样写好的信,一份直接寄到市里的纪律部门,一份寄给驻市人大代表。
真是的,都该农忙了,那些躲在农村的黑赌场,还营业者呢!
得送两封检举信,让他们别赌钱了,越赌越输,安心干活,为国家做贡献才是正经。
有些事自己管不了,让国家重拳出击才是最合适的。
这检举信上名单地址,多谢玉亲身经验实践,也就是谢玉水平够高,见好就收,那组织者都是黑心肠的,一查一个准。
喜欢简行诸天请大家收藏:()简行诸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