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七章 人员储备 (第1/2页)
“我这边的成果就这样,下个月我要回归食用菌研究了。”
江淼没有强迫她一定要研究海绵电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,他点了点头:“可以,你自己安排吧!”
书雅笑着打开实验室大门:“其实海绵电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潜力还可以挖掘,不过我打算交给其他研究员进行,毕竟后续工作的难度不大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
通过消毒通道,两人一起来到科研区的食堂。
拿了餐盒之后,江淼问道:“你接下来打算研究哪一个食用菌?”
“鸡枞菌吧!顺便把去年积压的黑松露也一起解决了。”书雅舀了一勺无酸奶:“你那边呢?”
“橡胶草已经完成了实验,目前正在做杂交改良,估计明年可以推出杂交的橡胶草品种。”江淼吃了一口香煎红鲑,继续说道:
“仙豆大豆的变种,仙丝大豆已经完成第一代杂交改良,看看九月份的收获情况,如果各项特性都达标,同样会在明年开启种植。”
“仙丝大豆?哦…”书雅夹起一块红焖羊肉:“就是那个使用转基因技术,插入蚕丝蛋白基因、蛛丝蛋白基因的大豆品种?”
“嗯,就是这个项目,这些仙丝大豆都在陆丰实验种植基地那边,要不要找人做一批丝绸?”
书雅一听,也来了兴趣:“可以呀!刚好我表妹八月份要结婚了,我不方便过去,就送她一批人造丝绸吧!”
“陆丰实验种植基地有3000亩仙丝大豆,除了留种,应该可以拿出两百吨大豆,这么多大豆,可以生产上百万平方米的人造丝绸了。”
“不过时间来得及吗?”
“来得及,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并购了城区的万盛针织厂,近期引进了大批丝绸生产设备,还建设了一个人造蚕丝实验车间。”
“下午刚好没有事情,我们过去看看吧!”书雅提议道。
“好呀!”
两人近期确实没有休息,这几天没有什么事情,可以一边考察一下城区的产业,同时趁机休息几天。
吃了午餐,江淼交代好一些事情便和书雅秘密前往城区腾飞路的万盛针织厂。
虽然被并购了,但江淼并没有改这个工厂的名字,还是保留了原来的名字。
两人的到来,让厂长黄广业和技术总监孟丰手忙脚乱起来。
江淼直接摇摇头:“好了,紧张什么,我就看一下进度,你们让工人继续原来的工作。”
“老板,老板娘,你们想看什么?我马上带路。”黄广业额头上满是细汗,显然近期公司内部的杀鸡骇猴,让他们都感到胆战心惊。
“先看一下蚕丝蛋白的提炼吧!”
“好,老板、老板娘,这边请。”
在黄广业和孟丰的带领下,来到了上个月刚刚改造完成的实验车间。
穿好防护服之后,众人进入了车间。
车间内部的设施非常简单。
第一个环节是碾碎仙丝大豆,不过这个碾碎程度非常讲究,不能粉碎,只能碾压破壁到一定程度,不然会破坏大豆内部的丝蛋白结构。
紧接着进行物理压榨,将大豆油压榨出来,再继续化学提炼,将豆粕之中残留的油脂提炼干净。
下一步工艺则是通过淀粉酶等酶进行反应,将豆粕之中的淀粉和纤维素、半纤维素水解分离。
剩下的豆渣,就是纯度98%左右的丝蛋白。
不过这还没完,因为这个时候的丝蛋白还需要通过过氧化钙溶液,进行改性处理。
最后经过水洗、烘干,才成为抽丝的原材料。
进入抽丝车间。
这个环节和传统蚕丝的抽丝剥茧工业非常像。
孟丰滔滔不绝向江淼夫妻介绍着这些工艺:“老板,这些豆丝我们经过各种实验,目前已经摸索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处理工艺。”
江淼微微点头。
他非常清楚,实验室和工业化是两回事。
比如碾压大豆的力度、压榨强度、化学提炼大豆油的化学试剂种类、酶解反应的酶种类、过氧化钙溶液的浓度,以及各种溶液的温度等,这些细节都需要实验车间进行实验。
毕竟豆丝的生产工艺是全新的,不能照搬蚕丝、大豆蛋白人造丝的工艺,只能进行参考。
看着纺纱车间的一个个试生产纱锭,孟丰介绍道:“这些纱锭很多都是失败品,就这十几个可以用。”
“你们测试过这些成功的纱线性能吗?”“测试了,每一次实验生产出来的纱线,我们都是会详细进行各种检测,这3锭纱线的性能和天然蚕丝的相似度,几乎可以达到99%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