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三章 研究,成功! (第1/2页)
“实验是真的!”
“理论上完全可行!”
“当然,前提是,调节材料能够起到理想的作用。”
“从实验原理上来看,调节材料能够控制内部核反应的温度,或者说,反应强度。”
“只要实验中证实了调节材料的作用,即便温度没有把控在固定区间,研究也是可行的。”
“后续要做的只是不断进行实验,来研究调节材料的元素配比……”
会议上有听明白的学者和李老师认真解释着,语气上明显带着激动。
这个实验就是验证调节材料的作用。
调节材料可以起到促进生成强力环境,来促使核聚变继续进行下去的作用。
问题在于,调节材料是否会起到作用。
另外,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?或者说,所谓‘强力环境’是怎么促使核聚变反应强度增加的?
在会议结束之后,好几个学者都问向了张硕。
张硕到小办公室随意讲了几句,“按照我的理解,强力环境促进核聚变反应的机制,在于增大了反应内部粒子碰撞的几率。”
“比如,原来擦肩而过的粒子,会在强力环境下碰在一起。”
“强力环境还会让粒子变得活跃,并增加了反应后的速度,中子、单独的质子都是如此。”
他解释了几句,最后则强调说,“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。”
“实际上,这并不是确定的,我们只能根据实验结果和一些理论进行推断。”
“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理解,只要没有被否证,就不能说是错的。”
张硕所说的内容,确实都是自己的理解。
其中很多东西还需要验证,并不是确定的,就像是粒子标准模型,有很多领域上就只有理论解析,没有确定的说法。
比如,弦理论数学阐述的超对称问题。
这种问题也可以以其他方式进行解析,超对称问题大多采用弦理论数学,也只是因为其阐述的更全面,不更容易理解而已。
在微观上具体发生什么,只能根据实验结果去推断,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。
所以张硕强调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。
其他人的反应则都是,“张硕院士太谦虚了!”
“他每次都这么说,结果每一次都是他对。”
佟智国乐呵呵的小声‘解析’,“张硕院士就是这样的,他不会百分百断定一些理论、反应内容,但他说的当金口玉言就好了。”
吕崚马上认同的点头。
宋保国也跟着道,“我也这么看。,反正我们就是做实验,听张硕院士的就对了。”
李老师对于理论之类不感兴趣,他更在意研究‘可能成功’。
“如果能研究成功就太好了!”他说的都有些激动。
新物理方向就是未来科技研究的主方向。
国内在新物理方向上已经掌握了四大技术,包括引力制造、黄金制造、离子炮以及新核能源技术。
后面三个本质上都是以原子核合力拆分反应为基础的技术,可以归在同一种技术类型上。
现在研究的是新技术,一种能够让核聚变可持续控制的超级能源技术。
若是能真正掌握下来,再加上新核能源技术,国内就会一跃成为能源科技霸主。
能源科技啊!
多么高大上的词汇!
现在国际最高端的能源技术就是核电站,能当做移动能源的就是航母的核动力反应堆。
后者国内也有相关技术,但在新物理的科技面前,继续研究的价值并不高。
现在所研究的技术,则是直接‘进化’到了核聚变动力,比核裂变能源效率更高,而且还没有任何的污染,价值就实在太高了。
宋保国则是道,“还有一点,如果研究能成功,也就代表可以实现核转电技术的运用。”
“核转电,省去了中间环境,能源转化率会非常高……”
他说起了核转电技术。
这项技术是张硕在核物理所托卡马克实验基地完成的。
研究成果发布以后,引起了国际物理界广泛关注。
但实际上,成果影响力并不大,多数讨论都是基础物理内容,后续讨论的声音变得也很少。
主要是因为核转电技术‘太高端’,让人觉得根本无法进行应用。
比如,他们发布的成果论文中,各个转电区间的温度,最高也没有超过5000万摄氏度。
5000万摄氏度远低于一亿摄氏度,核聚变反应根本无法自发维持下去,核转电技术又能有什么意义?
在实验基地说起核转电技术,其他人也都恍然大悟,包括吕崚在内,都明白了为什么张硕要把实验内部温度数字固定下来了。
只有固定的反应环境下,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出电力。
李老师也明白过来,调节材料控制反应强度,固定反应强度发生核转电现象,再到对外源源不断的输出电力。
氢弹电池,一切技术原理都畅通了。
他思考的都有些迫不及待。
“只要调节材料能够起到效果,即便现在研究不出来,未来也能够研究出来。”
“技术上可以说已经没有障碍了。”
所有人都在讨论着实验原理。
张硕思考着‘强力环境影响核聚变反应’的问题,总是感到有些无奈。
他所做的解释真的就只是自己个人理解,却被其他人当做是真实的物理,甚至都没有人质疑。
这就是个人权重高、影响力大的坏处。
从自己口里说出去的东西,都会被其他人当做是圣旨,是固定的结果,是真实的物理。
想想,还不如不说。
如果说自己也不清楚,其他人就可以继续研究,从而出现好多不同的观点。
也许有些观点就是非常有创新性。
学术,就是要百花齐放。
“所以不确定的东西就不要说出来,说自己的理解也不行……”
张硕无奈的摇摇头。
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验研究,他的心思马上就转到了实验上。
其他人也一样。
之前都是讨论实验究竟是要干什么,而现在则变得非常的期待,他们对于参与如此重大的研究项目感到激动和兴奋。
佟智国就是这样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