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三章 研究,成功! (第2/2页)
在不了解实验的情况下,他还担心实验会有风险,现在则开始期待起来,也不再想什么朝九晚五的清闲生活。
实验很安全,前景迷人!
这会成为功勋啊!
唯一遗憾的是,实验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,实验基地的位置太过偏僻,托卡马克装置拆解运送过来很不容易。
等装置全部运送过来,还需要组装和调试。
一等,就是一个多月。
在等待期间,张硕回了一趟苏东,后来又去首都参加了混乱力场实验,收获也是很丰厚的。
新一次实验拿到的数据增加了对于混乱力场转变的理解,增加了对于强力环境的理解。
在实验结束后,张硕还在《源点物理》上发布了一篇论文,论文的名字叫做《混乱力场和基础力的转变关联》。
论文主要是描述混乱力场到于基础力的转变。
“我们认为,转变过程会受到环境影响。”
“而当准备发生时,就已经是定向的,区别只是转变需要的时间,很多情况下都是瞬时的。”
“这种成立的转变并不是随机的,和环境存在直接关联,所以转变是可控的。”
论文的后半部分,还对于基础力关系进行了说明。
“四大力统一的交点是混乱力场,某种程序上,可以理解为混乱力场就是四大律的一致表现。”
“基础力的相互转化中,都是先转为混乱力场,再转为其他基础力……”
“这个过程是瞬时完成的……”
在研究论文上并没有引入弱力的说明。
但实际上,弱力的影响是很大的,只不过是研究非常的复杂。
弱力如何发生作用,如何对实验的进行干扰,机制上还没有能够破解,相应的二级任务,完成度还不到40%。
张硕对于弱力影响实验也有了一定的理解,但大部分也只是数学解析和分析。
……
当实验基地一切都准备好,张硕早早的赶了过来。
基地的所有人都非常期待实验。
第一次实验进行的很低调。
李老师没来,也没有其他老师到来,就只是约定时间,然后直接进行实验。
实验的方式则是把调节材料和核聚变材料混合在一起,并放置在真空反应炉内部,再利用超高温射线进行加热,过程中不断监测数据。
实验原理很复杂,但能发现实践过程就很粗暴。
不需要托卡马克装置的磁场控制,主要设备就是真空反应炉还有一大堆的检测装置,检测相关装置显然和实验本身无关。
一切准备好,就可以开始实验了。
当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,张硕、佟智国,再包括薛柏坤、王强、吕崚等人,都远遁去了四十公里外的基地等待。
实验的现场负责人是宋保国。
实验确实适合核物理所团队接手,因为直接反应就是核聚变,区别只是反应原料中加入了调节材料而已。
这方面,宋保国团队才是专业的。
“实验能成功吗?”
在抵达40公里外的基地以后,佟智国等人也忍不住谈了起来,然后直接问向了张硕。
“我希望能成功,但是第一次失败也正常。”
张硕也有些期待,同时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,毕竟是第一次实验,设备控制在包括数据上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。
这是真话。
吕崚则是想到了另一个问题,他拧着眉头问道,“这么多人参与,是不是有技术泄密的风险?”
他值得是核物理所宋保国的团队。
虽然每个人都签署了保密协议,但宋保国团队的一些研究员,还是存在泄密的可能性。
他们只是实验人员而已。
张硕不在意的笑道,“不可能完全保密的。”
“任何技术只要有很多人参与,就肯定会有泄密的风险,关键是泄露的内容。”
“这个研究上,调节材料才是关键。”
“宋教授的团队只是负责实验,调节材料是绝对保密环境配比出来的。”
“其中每一项元素以及元素含量,控制的都非常精细,差上一点都会影响到结果,所以,只要把控住调节材料配比的关键,其他都不重要了。”
调节材料的控制也是技术应用的难点之一。
现在实验中并没有添加特定元素的环节,反应炉内部发生核聚变时,会稀少比例的调节材料元素,受到核聚变以及强力环境的影响,可能会裂解成其他元素。
虽然调节材料元素反应的比率非常低,但调节材料的作用是控制温度,长时间元素损耗下,还是会影响到温度控制问题。
要维持长时间的反应,就必须要阶段性的添加特定元素。
这方面还是要进行一定实验,才能确定添加的比例并研究添加元素材料的技术。
当然,以上并不影响到实验。
现在的实验重要的是确定调节材料是有作用的,而确定的方式,就是核聚变反应会在一定温度下长时间维持下去。
“只要能维持超过十秒钟,实验也成功了!”
佟智国说的很确定。
其他人也跟着点头,同时也一直在关注实验基地的消息。
当到了计划时间,确定实验正式开始后,有些人一直等待基地的消息,有些人忍不住激动,不想等及时消息,就干脆到外面逛上一圈,想着回来就能知道结果。
张硕就是这样做的,他和佟智国、薛柏坤等人一起到了基地外,闲散着溜溜腿、看看风景,后来发现有个小山坡,就干脆爬上去看看,就当是爬山了。
等过了一个多小时,几个人一起从山上走下来,才不急不慢的返回基地。
整个过程中,没有人谈实验问题,仿佛四十公里外的实验和他们无关。
到门口的时候,就听到房间里面传来吕崚的惊呼声,“基地那边发来消息说成功了!”
“1500万摄氏度以上,维持了17秒,后续反应衰减速度很慢,一直在维持……”
“现在是400万摄氏度,还能检测到及时热度。”
“如果是常规实验,到现在反应早就结束了,换句话说,调节材料的作用被验证……”
“我们——”
“——成功了!”